2)第二十一章 御史改革政策_大明:重生朱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监察各地兵马,检校文物亏损,并监太仓、左藏出纳等事

  三曰察院,监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等事。

  简单来说就是台院是管朝廷百官的,殿院是管兵马物资的,而察院就是监察地方官员的,而后来老朱改革的都察院实际上也就是极大加强了察院的实力。

  单单从人数上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御史台实力还很弱,或者说自隋唐设立御史台以来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一搅屎棍。

  实事办不了,一天天的就知道胡搅蛮缠,泼妇骂街。

  后来他们的地位提高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称他们为言官,他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弹劾谁谁谁,特别是到了大明中后期,弹劾成风,一天不弹劾言官们就浑身不舒坦。

  可问题是,光是弹劾这儿弹劾那儿的,贪污的问题却反而愈发严重,只能说弹劾了个寂寞。

  朱标坐在位置上,看完了此时的御史台基本情况后将册子搁到旁边儿。

  身体其往后仰揉了揉双眼,张保很有眼色的来到他身后为他轻轻捶打着肩膀。

  张保轻声问道:“殿下,怎么今天突然关心起御史台的情况了”

  朱标长舒一口气叹道:“也没什么,只是本宫深感御史台目前的实力还太小,想着看怎么可以增强它”

  “御史台的实力还小?”张保嘀咕着,显然他并不能理解,这御史台的人一天天怼这个骂那个的,朝中百官谁不怕他们,就这实力还小?

  “确实小啊”

  此时房间内就朱标和张保两人,朱标当然听到了张波嘀咕的声音。

  “想让这些人来监管天下所有官员确实是不现实的”

  张保不解道:“可是自隋唐以来都是这样做的呀”

  这时候的太监还有些文化,不过他们也是在这两朝以来唯一一批有文化的太监了,因为老朱可不会让太监读书识字。

  待这一批有文化的太监死去后,所有换来的太监就都是文盲,这一情况要一直持续到宣帝中后期才出现了转机。

  朱标一听,当即坐直了身子,正色道:“正因为他们都是这样做的,所以现在的贪官污吏都成为了习惯”

  “殿下英明”张保听不懂了,听不懂说英明就完事儿了。

  朱标摇头一笑也没在意,而是让张保笔墨纸砚伺候。

  在一张干净的赤亭纸上,朱标从写下都察院开始。

  在朱标看来,反正早改革晚改革那都是要改革的,与其晚改革不如早改革。

  而且朱标脑子是有着活生生的经历的,自己将后世的都察院制度搬过来即可。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的,趁着刘基还在得赶紧将此事办成咯。

  他确实厉害,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诚意伯。

  往后几年,他就在短短几年里扳倒查实了无数贪官污吏,这要是把他的官儿升高一点,支持力度再加大一点,效果岂不是更好。

  作为未来的第一任都御史,与六部同级却又高于六部,好些名声的刘基想来不会拒绝,即便知道这活儿很可能会不好干。

  于是关于御史台升改为都察院的指导计划书新鲜出炉,简称御史改革政策。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