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节 直皖战争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军队的行为就是参加了大学一个月的军训,可那显然不行。于是又找上了宋远,宋远派了一些基层军官在赵书礼的军中日夜操练,赵书礼也亲自跟士兵一起,他也需要接受军事训练。

  从走正步起到拉栓打枪,无一不学。而赵书礼也派人去教宋远的人骑马,一来二去两人关系升温很快,私下里商量一旦战争打响,互为援助。在这个乱世里,多个朋友多条路,双方也算各取所需。

  一个月后,战争终于打响,赵书礼和宋远的军队被编为东路军,属徐树铮指挥。段祺瑞总领全局,指挥中路军驻扎团河。另一路西路军,则由段芝贵指挥。

  段芝贵指挥曲同丰的边防军第一师、刘询的陆军第十五师、边防军第三师第五混成旅,第九师两个营、第十三师辎重营,部署于涿州、固安、涞水以北,计划沿京汉路南下,首先夺取保定,然后继续南进。直系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主力第三师及第二、第三混成旅部署在易县、涞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线,抗击皖系的进攻。

  十四日夜,吴佩孚亲率其第三师的第五旅,企图出其不意的直捣团河,捉拿段祺瑞,却被段祺瑞侦知,一面调集援兵,一面逃回北京。吴佩孚捉段计划落空,便指挥部队在琉璃河、涿州一线面对皖军的进攻,并且避其锋锐,主动撤出高碑店,并将其所部分左三路:以固安为中路,涿州、高碑店为西路,廊坊、杨村为东路。

  而赵书礼的军队就驻扎在杨村附近,这里是铁路要道,双方必争之地。

  十五日晨,赵书礼接到命令,率军随同第二混成旅,第三师对杨村阵地发起攻击,一定要在吴佩孚军立足未稳前将其赶出杨村。

  杨村有海河流过,上面有一座铁路桥,赵书礼奉命突袭占领此桥,并立即构筑防御阵地。

  “冲啊!”

  赵书礼也不会打仗,不懂上面阵法之类的,索性带人冲锋吧。其实此时他的心里还忐忑不安,怕怕啊,子弹不长眼,心里不由得打起了小九九,已经打算好,要是不利赶紧撤退,保存实力和小命要紧。

  铁桥搞过路面十米,这本是佯攻,加上道路狭窄,十分不利于骑兵的展开。

  又遇到对方早有准备,赵书礼的第一拨冲锋就遇上对方机枪的扫射,损失惨重。但是徐树铮传来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赵书礼只能继续进攻。当然赵书礼并没有亲自上去,都是督促着手下拼命,自己则躲在一旁冷眼观看。还好这些蒙古人本来就悍勇,不知道是因为成吉思汗的血液还没有散尽,还是因为穷山恶水多刁民的原因。但很可能都不是,因为当初在草原上跟蒙军打仗的时候,他们可没有这么凶猛。

  死伤越来越多,但是却是有收获的,终于接近了桥头,只需要一个冲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