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十九节 西山大典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好也敢演。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该做戏的还是要做戏,这种形式主义有什么作用,赵书礼实在是想不明白,但是也许有用吧,不然形式主义不会古今依旧,并贯穿千年的在中国长盛不衰。

  不但当事人能看到这样的做戏,就连通过报纸看到这情景的鲁迅先生都出言讽刺,做了一首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鲁迅先生已经看出了几大新军阀的嘴脸,他们跟北洋军阀是一路货色,真正不明白的恐怕只有碧云寺外那些看热闹的人了吧。

  果然,西山大典完结的第二天,各大军阀就开始私下互相连接起来。

  赵书礼完结后,立刻又开始拜访起了北京文化圈的名流们,除了跟他们交流外,最重要的是拉人去绥察蒙帮自己做事。

  蔡元培刚好回了北京,赵书礼赶紧去拜访他,但是被蔡元培拒绝了,他不愿意去北方,说国家已经统一了,他要位中央工作。然后赵书礼又去拜访了,另一个教育界的巨子黄炎培,当初赵书礼刚到绥西的时候,在北京活动期间跟黄炎培结实,送过礼算是老熟人了。

  岂料黄炎培也拒绝了赵书礼,但是给他介绍了一个人,梅贻琦。

  梅贻琦是天津人,曾是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后考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等职。

  黄炎培说赵书礼如果要办教育,请此人合适。

  赵书礼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历史不改变,这个人将会成为清华大学的校长,并且深受清华学子的欢迎,最后被授予终身校长的职务。

  赵书礼去见了见梅贻琦,虽然不是很满意此人,但是他态度依然良好,看起来态度诚恳充满了大办教育的热情,梅贻琦很认同赵书礼,答应了到绥远去,但是不愿意去做一个教育部长之类的官员,而是说要办一座大学,说他没有办一国一省教育的才能,但是办一个大学却有余。

  相比赵书礼,抢人团的其他人员却颇有收获,同样他们利用北京的混乱,物价飞涨兵痞横行的的现状来忽悠人才到绥远去工作,其中请到了一百多个大学生,这是历年来绥远招募到的大学生数量的两倍还多。至于其他人才方面也是收获颇丰,朱斌侯请到了一个航空人才,名字叫做朱霖,湖南长沙人。此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康乃尔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及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目前正在北洋大学任教,但此人十分向往从事航空事业,因此被朱斌侯说动,去绥远做航空技术研究。

  徐新六也颇有收获,他除了在北京活动外,还远到天津,他招募到了一个人何廉。1926年,何廉从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