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十三节 扩军备战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段祺瑞给的三个师编制的大礼,赵书礼也投桃报李,立即给段祺瑞送去了二十万大洋,说是支持北京政府紧张的财政。同时也对各方前来拉拢的军阀示好,既响应了阎锡山的共进退的约定,因为他知道阎锡山这个人圆滑,但是胆小,不怕他吞并自己。又给西北的马鸿宾送去了两万只步枪——自己部队淘汰下来的日本步枪,说是自己跟马鸿逵是兄弟就跟马鸿宾也是兄弟了。马鸿逵马鸿宾是堂兄弟,马鸿宾的父亲是马福祥的亲哥哥。对张作霖就更不用说了,他可是打算送个大油田给他的。

  然后明白变局将至的赵书礼更加积极的练兵,又有段祺瑞的许可,军队也再次扩编,把西北边防军兵力扩张到了五万人。现在兵工厂已经投产一年,累计生产了枪支近十万支,武器不缺。顺便说一下,兵工厂的工人们在赵书礼当初超越德国人的鼓动下,当真的做到了让产量超越德国工人的水平,只是代价是日夜不息的加班加点。而那几个德国人自从中国工人完成了诺言后,他们的三年之期也到了,纷纷回国去了,也不知道是被兵工厂工人刺激的还是想家了。他们走之后,孔韧接手了兵工厂的运作。

  步枪富裕的同时,子弹储备也很丰富,随时保持两千万子弹的库存,军队也终于能进行数量不多的实弹射击了。只是赵书礼对此并不满意,因为他询问过宋远,这样的实弹量远远比不上日本,更不用说设计训练标准更高的美国了。对此赵书礼只能让刚刚用财政采购了一批机器,正在积极筹办机器厂的孔韧想办法,让他尽快将工厂中的子弹机再复制一套出来,届时兵工厂的弹药产量将增加一倍,达到每月一千万发。

  赵书礼不但扩充了步兵为三个师,同时还悄悄的组建了一只新的骑兵师,该骑兵师目前还没有番号,只是内部定为绥西骑兵第一师。

  之所以能组建这个骑兵师,故事还得从挖沟修渠的苏方说起。苏方当年在计划了一条从宁夏经过沙漠地区到黄河的水利工程后,赵书礼并没有直接答应,只是给了他一点经费让他仔细考察。但是这家伙就用这点钱,招募人手,先把架子搭起来了。然后又跑去归绥求马福祥,又获得了一笔投资,又用土地吸引已经移民到了河套地区的一些农民,允诺渠修好后,给予他们更多的土地,让这些农民接受了低工资后,苏方终于风风火火的大干起来了。

  当赵书礼从库伦回到河套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干了一年多,修渠二十多公里了。不得不支持他继续动工。

  但是这家伙很快就给赵书礼惹上了麻烦,由于工程计划是从黄河上游的六盘山附近的黑山峡引水,一路上利用地势的降低,让水渠地平缓缓下降。但是黄土高原并不是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