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四十五节 积极备战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演习结束了,但是赵书礼可不敢松懈,已经时近6月,九一八也就是三个来月的事情了,他不指望一场演习就能镇住日本人,更何况在日本人眼里,中国的军阀们恐怕没几个不巴望对方倒霉的,而他们打的只是东北军。

  于是演习结束后,训练却一点也不敢放松,新编的晋军被压缩为二十万人,加上三十万原塞北军,现在的塞北军总数是五十万人。每日除了日常训练,还要加强设计,以及跟空军炮兵的配合演练。

  可谓是积极备战,不过能不打还是不要打的好,因为塞北的底子毕竟还是很薄,军队可不是只需要两个肩膀一颗脑袋加杆子步枪就能打的,想想中国的历次军阀混战,人数是不少了,可是时间却都很短暂,短则几天多则几个月。而后来日本人侵华却可以打八年,这就是实力的体现了。

  但是要真的打起来也大可不必太过害怕,毕竟塞北军人数在这里摆着呢,而且还有几十万经过训练的预备役,也就是说一旦战争爆发,塞北可以短时间内动员起一百万军队。而反观日本人九一八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再说九一八毕竟是在东北的土地上打响的,东北军虽然不成器可也不是摆设。张学良收编了大量的西北军和杂牌军后,六七十万大军在那里摆着,虽然不是精锐但是没人一口唾沫大概也能淹死几万关东军小贼了。

  但是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不是打的过打不过的问题,而是东北军肯不肯打的问题。

  要是日本人来了,他不想跟日本人打,寄希望于和平交涉,而塞北军想打,他们又不愿意让塞北军进入东北,那时候可就是太扯淡了。

  因此赵书礼在除了安排军队加紧训练外,对东北军也是颇多笼络,不时的派人去北京跟张学良搞好关系,有时候想想他心里真是憋屈,明明想为国做点事情却要用私人关系,这真狠让人蛋疼。

  除了直接的军事准备,和跟东北军的外交努力外,赵书礼更重视的是工业生产,具体点就是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

  在不惜工本,尽量多的投入工人,不顾及产出比,只考虑速度的情况下,最先施工的十家兵工厂开始安装设备了。这十家兵工厂全都是国营厂子,其中有五家生产机步枪,投产后可以让塞北的步枪年生产能力达到两百万只,机枪一万只;三家是大炮工厂,建这三家大型火炮厂就是奔着年产八千门大炮去的;还有一家年生产规模千架的飞机制造厂;一家千辆坦克的坦克工厂。这些工厂的规模都相当庞大,占地面积都是按千亩算的,其中规模最小的火炮工厂,建城后也有三千名工人。现在厂子虽然都还没有建好,但是工人们都已经进行培训中了,大多数是新从学校毕业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还算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