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百四十节 最后的布局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来增强他们的实力,张学良没有拒绝。

  派遣军官到油田后,赵书礼指示油田经理权公望,让他配合以勘探地形的理由,给这些军官提供方便,绘制详细的地形图,方便以后作战需要。

  做完这些年关已经将近了,德国人终于要走了。

  对于德国撤离军事顾问一事,赵书礼曾经争取过,他对兴登堡表示,只要德国愿意顶住英法的压力,塞北这边没有问题。哪怕直接在军队中的军官必须走,那么最少也要留下工厂中的技术人员,可惜这时候的兴登堡已经老弱不堪了,在没有了当初的强硬性情,他妥协了。

  德国人终于还是走了,赵书礼带领塞北军政大员,亲自到火车站送行,合作一场不管将来如何,也不能否认他们对塞北做的贡献。

  回到官邸,赵书礼心情惆怅啊。

  “司令,这是德国人临走时候给您的!”

  厚厚的一份文件,赵书礼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些德国顾问们,集体做的一个计划书。

  他们在里面列举出了塞北军要继续推进的一些变革,军事方面还好,无非就是兵役制,预备役建设的问题,和详细的实施步骤,这些即使德国人走了,还能继续独立完善,毕竟这么些年塞北也培养出了不少相关的人才。技术方面就有点料了,那些技术人员,给赵书礼建议,将三十多种火炮进行量产,这些都是经过他们严格测试,认为是非常优良的火炮。

  德国人在塞北建立了完善的武器测试场所,对火炮、机步枪、迫击炮以及其他一些先进武器进行测试。先后测试了上百款火炮,全世界十几款步枪,还有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地雷等武器。按说德国人派到塞北兵工厂的技术人员最多时候也不到三百人,他们是没有力量在几年时间里设计制造出这么多武器的,可是谁让赵书礼对军事合作非常大方呢。跟德国的协议中,德国人提供的五亿马克贷款,赵书礼没有挪用,全都让这些技术人员任意挥霍。所以造成了一个结果,不仅塞北这些技术人员设计的武器在这里测试,就连德国人在苏联,在瑞士瑞典西班牙等地的秘密工厂设计制造的武器,也把数据传过来,让塞北来测试。第一是不要钱,第二是在欧洲这些秘密工厂设计的武器实在是不方便测试,而拉到苏联测试跟拉到塞北没多大区别,而苏联那里的合作,德国人也是要出钱的,不像塞北完全由塞北整府独立承担。

  五亿帝国马克,足够装备十个师的资金,在这么巨量资金的支持下,塞北这些德国顾问确实做出了相当大的成就。而塞北也收获颇丰,因为这些武器测试的数据,根据合作协议,塞北是有权利保留一份的,至于德国人会不会藏私这个不得而知,但是即便有他们也不方便藏太多。

  此时赵书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