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筹划_执宰大明朱元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皇城,最外面才是都城。

  皇城和紫禁城之间有宗庙、各部院衙门、各内廷衙门和园林苑囿等等,里面居住着皇族成员,像宗人府和王府等就在皇城里。

  都城和皇城之间的区域是文武大臣和平民百姓居住的场所,也就是人们口中常的“京城”。

  皇城和紫禁城由亲卫负责守卫,而都城由京卫进行守卫。

  亲卫在都城里巡逻,很显然违反了常理,也明了事态的严峻,太子用这种方式来向支持汉王的那些勋贵重臣施加压力,同时也是监视那些京卫。

  与此同时,那些亲卫的出现也给了李云天一个信息:杨荣和金幼孜派来京城传遗诏的大臣还没有到达京城近郊,否则街上的那些亲卫肯定会退守皇城。

  如果李云天推断的没错,太子和汉王绝对会围绕着前来传遗诏的大臣在京城近郊做一番殊死决斗,届时亲卫必然会谨守皇城,哪里还有心思在都城里溜达。

  无论是太子还是汉王,谁能控制传遗诏的大臣,持有永乐帝的遗诏,那么不管遗诏的真伪如何,谁就能臣服百官,进而打破京城的僵局继承大明的正统。

  由于汉王在河北都司占据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太子唯有在京城近郊下手才有胜算,出其不意地抢到遗诏和传遗诏的大臣,进而以最快的速度送来京城。

  这对李云天来可谓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只要送遗诏的大臣在八月二十五的早朝后进京,那么他就有机会助太子登上皇位。

  如果前来送遗诏的大臣足够聪明的话,应该会拖到八月二十五日之后进京,再不济也要等到早朝完了再入城。

  之所以要提到八月二十五,是因为永乐帝时期基本上是“六天一大朝”,也就是每六天举行一次早朝,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必须进宫参加朝会。

  而八月二十五正是大朝的日子,京城的五品以上文武百官皆要参加,李云天如果在那一天把遗诏送到宫里,那么正好可以助太子登基,等到生米煮成了熟饭,汉王也就徒呼奈何了。

  有大朝自然也就有朝了,平常的时候,皇帝处理事务是“朝”,即召集各部院堂官进宫问事。

  古代的早朝并不是像一些影视作品里拍摄的那样,只有几十名官员站在一个宫殿里向皇上奏事。

  每次皇帝上朝时,至少有数千名文武官员到场,再加上相应的礼仪人员和侍卫等等,参加朝会的人员通常都有一两万。

  由于上朝的官员众多,故而,有幸站在大殿里的人都是一些高官显贵,剩下的官员只能在殿外的广场上站着,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规模盛大,场面宏伟。

  不要以为站在广场上的那些官员就可以不守规矩,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会在广场上来回巡视,纠察百官的言行,话的、乱动的、咳嗽的、吐痰的,甚至放屁的都要受到呵斥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