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二章 追奉,启明(4K二合一)_旧日音乐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台下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内行看门道,克拉克和尹丽莎白突然惊讶地意识到,目前为止,范宁几乎可以说是没给他们讲解任何的乐理知识!

  是的,这位能写出《第一交响曲》以及如此多震撼人心的大型作品的作曲家

  这位在《和声学导论》课程上,各种专业术语和大师桉例信手拈来,让一众教授学者在台下专心聆听的音乐家

  此刻的他,就连如何读五线谱的音高,如何认调号,如何数音程,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时值有什么区别都没有讲!

  但台下的这群少年少女们,既唱出了像模像样的和弦进行,又打出了十分准确的节拍。

  而且他们很多人都玩得脸蛋兴奋地涨红了。

  “范宁教授,您的这种识谱替换教学方案,实在是太有创意了!”克拉克由衷钦佩感叹。

  “识谱替换方案?”范宁笑着摇头,“不,没你想得那么简单,这些音高手语和节奏音节,可不仅仅是用来识谱的。”

  “它们是合唱训练法和合唱指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会逐渐意识到,即使是在一场专业的合唱演出中,它们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二单元是以大量民歌为素材的首调唱名法教学。

  但到了这里,范宁给他们提出的要求不仅是唱,还要求“听”与“写”!

  在演示中范宁用手语做出一组旋律,自己只唱出第一个音,让台下的学生们边看边记,但不准唱出声音,而是在灵性的引导下,作“内心听觉训练”,最后一遍再唱。

  他还在黑板上示范,教学生们怎么“听写”这些音高和节奏,写在纸上以作提示。

  就算不识字也没有关系,因为那套符号同样极简,同样视觉化程度极高。

  而从第三单元的多声部合唱教学演示开始,两人发现范宁的切入口,是一种被其称为“顽固伴奏”的训练。

  比如桉例第一条,是一首名叫“两只老虎”的歌曲,尹丽莎白辨认出,这似乎是范宁《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的大调版旋律。

  他让一个学生唱一遍“两只老虎”,而到了最后三个音“真奇怪”时,开始由戏谑的腔调不停重复,这就是“顽固伴奏”,同时另一个学生开始从头唱完整旋律,并让两人对换练习。

  效果非常有趣。

  然后他又鼓励学生换一个“顽固音型”试试,比如“跑得快”那三个音。

  总之,范宁让他们适应在其他声部的“干扰”下,如何稳住自己的音符,再慢慢倾听他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

  到了卡农轮唱时,这两人终于知道“内心听觉训练”和“音乐记忆训练”是用来干什么的了。

  卡农就是模彷,第二个人错开小节,和第一个人叠置在一起唱歌,那些训练方式,让模彷变得异常简单!

  而到了困难的自由二声部片段,范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