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宋献策的国策论_雇我吧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挥师北上最后再与那建奴一定乾坤,到时,吴府上下就任由汝侯自处,其他人绝不插手分润分毫可好?”

  刘宗敏素来都是勇猛过人,头脑简单,加上又是他最信任的李自成,当然也就不知是计,当即满意地咧嘴笑道:

  “果然还俺从前的闯王,眼看就要做皇帝了也还是想着自家兄弟。好,俺就耐着性子再等等便是!”

  李自成松了一口气,命中军幕僚拿出黄历和行军地图,先是眯眼看了看黄历,点了点头,于是招手让所有大将都齐聚到地图前道:

  “今日已经是四月一十三日,唐通领军八千至今仍徘徊在宁远一线,那吴三桂就是躲着不见。”

  “现下多尔衮很可能已经秘密入关,他吴三桂打的什么算盘,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我意已决,须得恩威并施,非兵临城下逼其就范才行——”

  “权将军,这次还须你亲自出马,偕同你帐下幕僚,我再将宋军师配入你军中,三日后,引中吉营,前锋营,左幅营,后劲营,外带一个火炮营、辎重营和两千铁甲重骑兵,共计十万大军,兵临山海关。”

  话音未落,宋献策忽然出声道:

  “闯王,前番你已派我着手南下攻取狗皇帝在南-京的备用朝廷之事,现在我已经筹备的七七八八了,怎可又转而脱身北去?”

  “北定京畿,南取淮扬,一南一北,用南方的富庶,养北方的命脉。闯王,这可是国策,万万不可朝令夕改啊!”

  李自成看了看宋献策,皱眉道:

  “你这个宋矮子,每次一张嘴就让人心烦意乱!”

  “平定江南,是后一步的大事。北方这边,吴三桂、多尔衮我一个都还没有吃掉,怎好会师南下又让这京畿重地空虚出来?”

  “再说了,我也只是命你先行谋划,并未说就真的马上出兵啊!”

  宋献策叹口气,突然起身抱拳,推心置腹道:

  “闯王,一南一北,就好像人的一双拳头。你去宁远一线寻吴三桂、多尔衮是攻,再分出一路奇兵就是守。攻守兼备,我们才能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南下的既然是一支奇兵,无须多少兵力,哪怕仅仅万人,打出闯王旗号,也能教南-京朝廷望风披靡。”

  “南方不比北地,几乎没有一支可战之兵,即便是那所谓的江北四镇,放在北方一个个也只能排在弱旅的末尾,哪里比得上这边的虎狼之师,随便就能吃掉他们!”

  见宋献策说的头头是道,李自成张口结舌,愣怔半晌,最后突然冒出一句道:

  “宋军师,你说的都在理,但既然南下同为国策,就须得慎行,更不可能以你为主先行南去打草惊蛇。”

  “所以,你还是接令吧,这次先北上平了宁远一线,回来再说江南之事!”

  话已至此,况且军中无戏言,宋献策只能嘿然点头,退到了一边,听任自己被人随意支来支去的摆布,直到李自成将出兵宁远一线的大政方针全盘谋划完毕,整整开了一天的会议,他才扭身出了大殿,头也不回地第一个走去。

  当天晚上,宋献策越想越气,辗转反侧,不由得一阵气闷,信马由缰,便出了自己的大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李岩的军中。

  看到宋献策忽然星夜来访,李岩吓了一跳,赶紧迎出来向左右四顾道:

  “康年兄,你、你真不应该这时候来我的军中啊!”

  宋献策看看有些惶急的李岩,目光闪动,不由得就是仰天喟然长叹一声:

  “可叹,可悲,可怜啊,现在连神鬼都不怕的李信,都变得草木皆兵,我看这大顺的气数恐怕到不了大顺朝,也要像大明一样树倒猢狲散了!”

  说着,他忽然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岩,出其不意道:

  “当年我宋矮子初遇闯王,有感而发,一口便吟出了那首被他赞颂有加的诗篇——”

  “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

  “这首诗后,我又在当年向天摇卦,得出一句谶语——十八子主神器,大明必亡与十八子之手也!”

  “今日再看,李信,我宋矮子才有些幡然醒悟,那时我怕是说错了人,张冠李戴了!”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