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章 两淮攻略之三(上)_新中华春秋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啊。”

  刘肇基说得很委婉,就是说这两个人并不从开始就是个坏人,至于如何变得坏,他刘肇基在此时此地也许真难说清楚。付明也不想再为难他,便道:“洪承畴那时将你开革,另用王廷臣代之,你心中可服?”

  刘肇基苦笑一声,稍做考虑,下决心回道:

  “回殿下,臣是一介武夫,只知听命于大帅,不敢说服不服。适才趁殿下离开大营的当口,黄先生跟臣谈起过主公的治军之道,其中有一条曰:’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臣以为正称心意,咱们当兵的就该如此,如若我大明将佐均以此为指针,就不会出现今日这等局面。

  不过,既然殿下问起,臣便说说当日形势。当斯时,洪经略本意在辽西坚守,找准时机,以绝对之主力歼灭敌零散之敌,集小胜成大胜。九月间,战机来临,经略会集八路总兵于松、杏之间将敌来袭之孤旅层层包围。却不想敌酋多尔衮反应极快,晌午战情正酣,多尔衮率其镶黄旗主力背对着阳光突然杀入战场。那烈日下刺目的刀光,刹那间全军如山崩地裂般败退的血腥场面,常令臣为之梦寒,也令臣数年来自责不己。咱们当兵的宁肯马革裹尸,也不愿偷死苟活,可惜当时情势不允啊。面对敌虏援兵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却不是臣先退,先退之人系大同总兵王朴,而后又有白广恩、唐通诸总兵。臣与吴三桂、曹变蛟先时均未退,但若不退,在兵败如山倒的阵势中,又如何自保。眼看着要全旅覆没,臣为大局计,只能率部撤离。

  事后,经略追究临战退缩之责,罚得却是臣。为何?此战我军并未吃亏,反而是鞑子损失惨重,若不是多尔衮来得及时,只怕会成就崇祯以来关外第一大战功。经略眼看着要到手的胜利付之东流,焉能不震怒。但是八家总镇合兵一处,他虽身为部院大臣,手握尚方宝剑,节制起来也要大费心机。曹变蛟是洪经略自关内带来的爱将,那自不必说。吴三桂又是出身辽东世家、镇守锦州的大将――祖大寿的外甥,‘以辽人守辽土’是即定国策,也是轻易动不得的。其他诸镇,如山海关总兵马科、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都是自西北来的边将,自来与辽东兵将不合,大帅还需笼络,方能一心致敌。余下的便是臣与援剿总兵白广恩,白广恩带的兵最弱,所以没有立即上战场,只做为经略标营的外层护卫。这么一算下来,便只有臣最应得罪了。罢职回京听用后,臣并未向兵部申辨,只因臣心中自认临阵逆命,的确犯了兵家大忌,经略能饶臣性命,已是法外施恩,况且臣系洪经略一手提拔,那能望恩负义呢。”

  付明听他说到这儿,心中却是大摇其头,这个洪承畴啊,机关算尽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